引言:
自今年5月起,光大所李福生律师加入虹口区“三所联动”机制,每周三下午在广中路街道居委会值班,接待居民的法律咨询;并于今年10月,与光大所6位律师一起,入选虹口区首批“三所联动”律师智库。
作为“三所”之一的律师事务所,在该机制中扮演着普法释法的重要角色。近日,李福生律师接受上海市虹口区融媒体中心采访,谈了谈他如何看待“三所联动”机制的优势,以及他在社区调解中的感想。
以下内容转自“上海虹口”公众号——
老百姓身边的“法律参谋”
自今年5月加入“三所联动”机制以来,每周三下午都是李福生在居委会值班接待的固定时段。凭着认真负责的态度,李律师收获了不少居民“粉丝”,咨询量节节攀升。
广中路街道老旧小区多、老龄化程度高,许多当事人年龄偏大,律师将专业法律咨询送到居委,免去了老年居民的奔波之苦。李福生的咨询时段总是被早早约满,今年5月以来已接受法律咨询54次。
在接待过程中,李福生逐渐发现,老百姓确实需要“三所联动”这样一个平台,“很多矛盾没有大到要诉诸法院,但又确实亟需做好责任界定,让他们能评估自己要承担的责任,尽快做下一步决策。”
他谈到今年9月参与调解的邻里漏水纷争。洛阳新村一位居民反映,楼上一用水,她家就漏水,且已持续两周。楼上业主则表示,房子是出租的,租客也曾反映漏水,无法确定漏水是总管还是更高楼层的原因。
了解情况后,李律师向双方分析并释法:漏水是客观事实,但漏水原因不明,因此责任也是不明的。当务之急是找到漏水原因,再解决责任问题。经过调解,双方达成共识,楼上业主同意敲开墙面,检查出漏水原因后再明确责任。
“居民间很多矛盾,虽然不大,却很紧急。像漏水,如果一直‘拉锯战’,非常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。”律师从法律的角度释明情况,协助各方保留证据,让类似事件得以解开僵局。
“三条线”拧成一股绳
“过去,调解员往往是‘单打独斗’。由于缺乏法律上的专业度,导致很多调解进展缓慢,举步不前。”广中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目前广中“三所联动”组成了一支11人的律师队伍,让社区工作者不再被动,更有底气。“‘三所’各司其职,调解员讲‘情’,安抚当事人情绪。律师多讲‘法’,阐释法理,大家合力拧成‘一股绳’。”
这同样也是李福生的体会。律师站在第三方的角度,利用法律公正客观地判断责任;派出所作为行政机关,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;居委调解员对社区情况了解充分,与居民有亲近感,三方的在场都必不可少。
不久前,水电路某小区一对姐弟因房屋产权纠纷请求“三所联动”调解。弟弟认为,父母曾用存款为姐姐购买了一套使用权房,所以姐姐不该再享有水电路的房屋产权。“从法律角度看,姐姐是产权人之一,如果上诉法院,弟弟的诉求是很难实现的。”在这类家事纠纷中,法律显示出了其局限性,“双方是姐弟关系,不同于陌生人,要结合亲情、过往历史,以及实际居住情况等考虑。”目前,“三所联动”正以“法理”“情理”相结合的方式,继续推动这一纠纷的解决,争取让家庭财产的分配相对公平合理。
参与“三所联动”也给李福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体验。诉讼律师在办理案件时往往代入某一方的角度,在法律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而在“三所联动”中,律师更像一名法官,“代入”不同的当事人,进行换位思考,“为居民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。”